有研究指今年首季澳门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,但仍处于“信心不足”。有居民表示,百物腾贵,生活压力加重,虽然政府派发的“生活补贴”可撑一阵子,但使用期过后就要“靠自己”,消费信心和意欲料不升反跌,希望政府做好平抑物价工作。居民胡小姐坦言,最近消费信心极低,以为捱过疫情,一切便会好转。但百物腾贵,生活变得更节俭,消费意欲更低。除日常购买的肉类、水果、蔬菜价格昂贵,留意到最近有街坊面包店全线产品加价,印象中是疫情至今的首次,虽然面包每个加价两至三元,但平均加幅达两成,居民生活更百上加斤。幸得政府派发的“生活补贴”减轻开支压力,由于所剩余额不多,估计未来一个月便归零,届时消费更要“悭上加悭”。至于7月发放的现金分享,她认为对减轻开支压力作用不大。毕竟每年现金分享是“例牌动作”,不会因为早派或迟派而刺激消费意欲,反而希望先储起来积谷防饥,该用才用。
居民张先生月入三万多元,一家三口生活,仅仅够用,当中以供楼压力最巨大。他表示,最近一次加息后,每月供款升至17,000多港元,基本去掉收入一半,加上水费、电费、管理费等固定开支,直言是“月光族”,近年几乎是0储蓄。虽然疫后巿道貌似逐步恢复正常,但每家公司在开支上仍相当谨慎,加薪免问,打工仔每月收入维持不变,只能“悭住用”,减少一些非必要的开支和出外旅游计划。他认为,政府推出的“生活补贴”计划,是疫下减省开支压力的“救命药”,但始终属短暂措施,当使用期限过后,居民又重过“食自己”的生活,每样开支必需精打细算。希望政府做好平抑物价的工作,毕竟物价攀升,最终受苦的只是百姓。
本年度现金分享将于7月起分批发放,正好衔接6月底结束的“生活补贴计划”。有商户认为,时下居民“报复式”离澳出行消费,民生区生意大减。现金分享金额可兑汇为其他币种用作外游消费,相信发放后难促进本地生意。
有民生区小食店负责人表示,自年初通关措施全面放宽后,居民北上不再受防疫措施限制,便利程度恢复疫前水平,故每逢周末、节假日,不少居民北上游玩,在澳消费大幅减少。平日民生区人流稳定,但假期则明显减少。虽然偶有旅客走进民生区觅食,但多数是年轻群体,目标是寻找一些有特色的店铺。该店生意以本地客为主,近月营业额较疫情期间下滑约两三成。政府在“生活补贴计划”结束后发放现金分享,负责人认为对商户生意无帮助。过去无论是“电消计划”或“生活补贴计划”,均需透过本地电子支付机构才可使用,即使居民“悭住使”,但由于限制在本地消费,多少可促进本地商户生意。现金分享金额直接到帐,兑汇成人民币便可北上消费,也有居民用作旅游经费,相信发放后不会提高居民在澳消费意欲。现时访澳旅客大增,多数集中在中区、路氹一带消费,旅游区商户不愁生意,但民生区趋冷清,商户开支却分毫不减。建议政府重视情况,研究如何提振民生区商户生意。
另有服装店主称,虽然经济较疫前回暖,但一些熟客反映收入无回升,甚至疫情期间公司扣减的福利也无恢复,加上“生活补贴”用得七七八八,故不敢放宽非必要消费的预算。大部分客人到店“斋睇唔买”,或看中款式再到网上购同款,叹时下实体店经营相当困难。店铺小本经营,为吸引顾客消费,经常推出优惠活动。过去在“电消计划”及“生活补贴”发放后,也有推出限时优惠,引客效果一般。后续会否因应现金分享计划继续推优惠,仍需观察。“如果同行推,咁我应该都会继续嘅。”